发布时间: 2005-11-8 
    国别 :美国
    类别 :导弹、炸弹   空地导、炸弹
    型号 : AGM-130 式
    图片 :


  发展过程 : 
    美国鉴于1973 年中东战争的经验 , 于1974年开始实施 “ 宝石路 ” 攻击计划 , 研制能在敌密集防空火力圈外投掷的GBU-15滑翔炸弹,
1986年,GBU-15装备部队。1984年 , 开始对GBU-15加装固体火箭发动机 , 即研制AGM-130A型弹,1989年装备部队 , 成为美军实施空中防区外
打击的主要武器。
  性能特点: 
    ①采用模块组合方法研制,便于大量生产和使用。
    ②射程远、精度高,载机安全系数高。
    ③可配备多种战斗部,攻击不同性质目标。
  主要改型: 
  AGM-130A。战斗采用MK84炸弹 , 重 908千克 , 发射重量 1323千克。
  AGM-130B。战斗部采用Suu-54子母弹箱 , 内装 396枚BLU-97/B子弹药或混装15枚BLU-106/B 破甲子弹药和75枚杀伤地雷 , 重857千克 , 发射重量1316千克。
  GM-130C。战斗部采用BLU-109/B穿透型炸弹 , 重 894千克 , 在 60度着角时 , 可击穿 2.4米水泥板。
  基本数据: 
    弹重            A 型        1323 千克
                    B 型        1316 千克
    直径            A 型        406 毫米
                    B 型        510 毫米
    弹长            A 型        3.92 米
                    B 型        4.03 米
    战斗部种类      A 型        MK84 航弹
                    B 型        子弹药
                    C 型        BLU-109/B
    火箭发动机重    200 千克
    火箭发动机长    2.8 米
    射速            1 马赫
    射程            24 ~ 64 千米
  作战运用 : 
    导弹投放后,先滑翔飞行,然后火箭发动机点火使导弹加速。发动机工作完毕或到达设定时间后,发动机分离,导弹继续滑翔飞行。到达目标区后,即将目标图像传回载机。飞行员可以根据显示的目标图像锁定目标,由导弹自行飞向目标,或者由飞行员操纵导弹去命中目标。导弹发射高度最低60米,也可中空发射,正常发射高度 200-300 米。使用穿透型战斗部的 AGM-130C ,其飞行弹道与A型不同,发射高度低于3000米,发射后火箭发动机先将导弹拉起 , 上升到3000米高度再巡航,到达目标上空俯冲下去攻击。这样可保证接触角约75度,穿透水泥板的厚度约3米。
  海湾战争,美军发射了 9枚AGM-130A导弹 , 分别由 F-4和F-111挂装并发射,6枚弹直接命中目标,1枚失效。
  科索沃战争中 , 美军 F-15E等飞机大量使用了该型弹 , 在南军防空火力范围外对南境内目标实施攻击 , 取得了较好战绩。
  识别特征: 
    ①弹体首尾各加装了一组控制面,每组 4 片,对称安装。   第一组位于弹头部,翼面呈梯形,第二组位于弹尾,尺寸较大,呈矩形。
   ②弹体前细后粗,头部呈钝圆形,弹体下方加装了细于弹体的柱形火箭发动机,其长度占弹长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来源:《浙江人防》军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