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领导信息 机构设置 人防动态 政务公开 便民服务 互动交流 队伍建设 人防博览 军事天地
由科索沃战争看信息战的动员与民防 (台湾军方研究命题--仅供参考)
  

 

前言---动员的必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战争,多由立即可投入战争的常备兵力来决定胜利,也就是只要几次的决定性会战便可对战争生成决定性的结果。但是随着人类的生活日趋复杂,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国家潜质增大,战争的范围和时间也随之扩大和延长,所需要的资源也逐渐复杂,因此所谓「总体战」观念乃随之出现,战争不再仅凭决定性会战即能改变胜负。克劳塞维次在其最着名的着作「战争论」中,根据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便提出两个概念:

  (一)政府必须永远不假定国家命运、整体生存是寄托在一次会战的结果上,无论那是多么具有决定性;

  (二)在其他条件完全平等的情况之下,数量也就是唯一决定的因素。

  [1]在此所谓的「数量」,广义而言,就是投入时战争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当时主要指的是指兵力和粮秣。

  [2] 但是随着战争日渐复杂,技术逐渐先进,所需要投注于遂行及维持战争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以1870年普法战争时的普鲁士军队来说,其后勤需求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粮秣,到1914年粮秣补给总量并未改变,比例却降至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就在于军队增加了许多新的需求,如弹药、装备、燃料等,根据统计,在这45 来平均每一名士兵所需的补给量至少增加了三倍。

  [3]所以兵力与物资可影响战争胜负的本质虽未改变,但因战争规模变得越大,所投入的兵力与资源也越多,任何国家在平时都不可能维持庞大的兵力和经济规模,因此所谓的动员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动员就时间而言,可分做两种类型:一个是战前动员,另一个是战时动员。

  [4]在现代的战争中,由于步调加快,战争的节奏非常快速,可能动员尚未完成,战争就已经结束。因此有一种思想就是认为必须先做总动员,然后再发动战争。也就是所重视的乃是战前动员而非战时动员。这派思想认为因为战争节奏快速,就算是动员也赶不上战争的发展。但是这就面对两个问题:首先,敌人未必会等到你动员完成才会发动战争;其次,就算是为期较短的有限战争对经济也一样会构成压力;虽然不像总体战争那么严重,但是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更何况若干动员技术与体系和战后的社会重建有关,因此动员仍然有其必要性。 就一般的观念来说,动员还可粗分为军事动员、工业动员、经济动员、与总动员等范围。

  [5]工业动员比较单纯,即专指扩大军需生产能力而言。经济动员则包括工业动员在内,但是除了工业动员之外,又包括其他与全国经济生活的措施,如物价管制、物资分配等。早在第一次大战时,物资就已变为战争中的决定因素,因此每一个交战国都采取类似的经济动员体系,进行动员战争。如果后方加紧动员,但是前方加紧消耗,而战争的僵局始终无法打破,就会构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最终是有一方经济先崩溃,而战争随之结束。总动员就理论而言,应当是无所不包,除经济动员、军事动员也应包括在内,甚至还有所谓的精神动员。工业时代总体战争的动员事实上是一种缓慢的逐步扩张程序。首先所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军需品的?量。但是因为军需生产过度扩张,整个国家经济结构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维持动员,工业动员必须更进一步做全面的经济动员,换言之整个经济生活都必须受到严格管制,这也就是需要总动员的主因。或许有人认为,台海战争只是局部战争,然而对我国来说,虽然战场面积有限,但就其政治性及敌人的政治目标来看,绝对属于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总体战争。同时,局部战争动员也早已呈现非局部化的趋势,动员的组织更加复杂,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使战场范围扩大,从太空到海洋深处,从陆地到国土众生,不可不受高科技装备的监视、控制和有效打击,呈现出局部战争动员非局部化的特性。因此就算在现代的有限局部战争中,我们也必须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所以决不能乐观的认为,动员只是把资源浪费在无用的活动上。动员的能力同时也可对敌人生成吓阻作用,并能增强政府与民间的应变能力。有动员准备的国家相对来说,也有较大获得胜利的机会,并且能够迅速在战后复员。从科索沃战争中,我们就可看出这一点。

军事动员---后备军人任务

    动员中最容易为人所了解的就是军事动员。一般而言,军事动员就动员的对象来说,可分为动员后备军人,就是曾服过兵役的人;另一种则是动员普通平民进入军队参加战争。就动员的目的来说,对被动员的人一种做法是补入现役部队或编为预备部队直接参与战斗;另一种是支持军事及民防相关勤务。照理说,以我国这样实施徵兵制的国家,在后备军人人力上应当不虞匮乏,但除了数量以外,真实的战力就现有做法和状况看来,印证科索沃战争的经验,则是我们相当需要加以注意的。后备军人的要义就是平时寓兵于民,在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为了因应北约可能的地面作战,动员了相当数量的后备部队,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是以民兵身份参加作战,但由于地面作战并没有发生,因此民兵主要任务在反空袭、支持紧急重建及情报搜集上。南斯拉夫正规军与民兵(包含后备部队)的军事素质及战力由于地面战并未发生,而北约的高科技战法基本上完全逸出南军的一切准则及训练想定之外,故难以评估其真实作战表现;但就一般表现观察,南斯拉夫后备军人在士气、团队精神及战技上表现尚属良好。

  对我们而言,启示是:

  一、在后备军人训练中一样要强调军纪及规范化的管理。对国军而言,在战志及士气当然由于多年来缺乏实战经验,加以国情及国家处境不同等因素,在此一方面要与自南斯拉夫共党垮台之后,已经打过多年内战,且已充分为民族主义及宗教热诚心理动员的民兵相比,可能是不公平的;但国军现有后备点召,点阅召集仅在确定该后备应召员是否尚存;教育召集由于时间太短,且多数应召员抱着应付心理,认为应召在营时间有限,对军纪无须过分在意,且因年龄较大、社会生活习性、国军基干部队干部质量等因素,实际上也很难遂行有效的训练。

  二、武器装备是构成战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凡现役部队的武器装备,后备部队都应有相应的配备,但可以较为少量。但国军二代兵力引进时间有限,这点使后备人员面临接受训练与现有部队的武器装备脱节问题。这当然和国军武器装备质量差与配发维修渠道不畅通,补给机制尚多数停留在「前信息战」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三、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军事训练也是提高后备军人建设质量的不二法门。而士兵的训练要依靠军士官,特别是后备军人离开现役已久,训练水平及体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衰减,特别需要本职学能强的干部加以重新训练领导,但现役基干部队干部也多属短期义务役,也没有能力使用旧装备,更遑论让应召而来的后备役人员恢复记忆形成战斗力。

  四、后备军人虽然接受的是昨天的训练,但一旦战事爆发,所需要面对的却是今天的敌人。以科索沃战争而言,南斯拉夫军方虽充分动员,且动员人员士气、战技亦属良好,战备状况接近现役水平,但因他们接受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想定完全没有办法因应北约尤其美国的高技术、信息化、数位化战法,(实际上许多军事技术及战术战法也是在本次冲突中首次亮相),因此几乎完全无法发挥任何作用。而对我国而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须根据解放军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可能想定,加强军事训练的研究,用现有装备克敌制胜的战术与战法。所以,我国后备军人的训练事实上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五、后备军人的动员并非只有人力全部到齐,发给武器即可参战,还须有支持他们的后勤能力。但以我国当前状况而言, 921震灾为近年来国军最大的军事行动,据11月1日国防部向立法院国防委员会所提出的「国防部震灾工作要项」中,第6页有「因应支持灾后重建兵力之不足,本部年度动员计划编有辅助军事勤务队,计约四万余人,由国民兵担任,地方政府可依据紧急命令,循召集程序徵用。」但其实是口惠而实不至,问题在于:

  (一)该等人力全无救灾训练,建制亦不完整。

  (二)国民兵不像现役部队有车辆、通讯设备等救灾工具。

  (三)地方政府平时并无保存救灾器材及相关补给品,无指挥及后勤支持他们的能力,对救灾并无帮助。

  (四)许多人户籍地住所和实际住所分开,一旦动员也无人可动,如果要将设籍灾区,实际上人口外流散居各地的所谓国民兵动员起来,不仅缓不济急,同时也没有这么多的交通工具在道路损毁的情况下将他们运往灾区,所谓「后备动员体系」可说全无作用,所以在救灾动员体系上,应考虑改为以现居住者为基础的动员方式。以和台湾接近的岛国 --英国而言,后备军人中计程车兵每年均须参与复训一次,并参加演习。英国后备军人分成两种:一种为正规后备役,凡是现役军人退役后都必须服正规后备役,时间则随军种而有所不同。在正规后备役服完之后(一般为3-9年),还可转服「有给预备役」,平时可领取薪水,因此愿意继续转服的人员很多。另外一种则是志愿预备役,一般民众无论是否服过兵役都可志愿加入。这些人在入伍前要经过面试和体能、心理及数学测验,通过后方能加入,通过后接受训练,不合格者一样被淘汰。正规后备役人员通常作为正规现役部队的补充人员,志愿预备役人员结训之后编成完整建制,每年至少要受训27天。其中在营集训时间至少2周,其他训练都利用周末进行。负有战时增援驻德英军任务的人员每3年到德国进行一次实地训练,所有预备役人员每年实施实弹射击至少一次,皇家海军预备役人员上舰出海集训时间至少为2周。

  [6]同时,英军独特的团级制让后备人员能编回其原服役单位服役,儿子可编入其父亲、祖父服役过的单位服役,

  [7]这种做法使英军无论现役还是后备人员都能保持高度战备及对军队的向心力,在福克兰战争、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都充分显示出其强大战力。 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中、远程打击的手段空袭南斯拉夫,因此北约参战的人员并不多。而南斯拉夫空有大量的防空武器,但是缺乏有效的反抗能力,因此参战的人员也不多。而北约集中使用高科技的武器装备,替换了传统作战的短兵相接,因此普通兵员的作用被操作高科技装备的高素质精兵所替换。而过去我国后备军人以量取胜的传统观念,仍然严重制约兵源动员建设的发展。由此观之,在现代的战争中,除了常备兵要精实之外,后备军人的建制也得精实,且其规模应可大幅缩小。科索沃战争让我们认识到未来高科技战争中,大规模的空袭将贯穿全部的战争,而被空袭的国家实施平战转换,并将战争潜质转为战争实力,将越来越困难。

  [8]因此在应付解放军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我国数量有限的常备军,固然是应付战争的主要力量,但在战争已无明显前后方界线的情况下,后备兵源一方面要准备快速高效率的补充常备兵,另一方面将代替常备兵直接遂行部分支持任务。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打击的目标主要是指管通情机构及武力作战部队、关系战争潜质的生产设施、交通基础建设、国民精神与心理。

  [9]其中后三项都可以一般的后备军人处理;也就是应当赋予后备军人在战时保护重要目标、抢救空袭损害、以及撤消城市生?与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等任务。因为在战争时正规部队应当专心作战,因此这些任务应当由后备军人来负责。故后备军人的任务可以在战备勤务、防卫作战、维护社会秩序之外,另增加抢救抢修的任务内容;同时也应当适当编组一些专业技术的从业人员,平时赋予维护单位生?安全的任务,并针对任务组织一些演练,使战时与本行业能够进行抢修的任务。譬如说建筑业、土木工程业、石化业,都是可以动员的民间国防力量。后备动员应把任务编组与素质相近的预备役人员统合起来。假如编组范围庞杂且不作好平时的管理和动员演练,战时的动员情况与任务执行肯定会有严重的问题。至于负责电子信息战的后备部队可担任重大而特殊的高科技对抗任务,因此其组建范围必须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密集的专业人员。同时成员选择应突破兵役法规定的一般年龄限制;无论老少,只要有专门技术均可担负电子信息战的任务,且其组织重点应向科技密集的企业单位扩展。其军事训练应以研究信息战与电子战攻防技术的训练为主。遂行信息战的动员及以信息战的方式实施动员 科索沃战争完全是一场以信息战为主的高科技局部战争,虽然高科技战争可能只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但由于前线与后方界限模糊,但本质上却是敌对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战争动员也涉及国家各个专业领域。由于科技在进行和赢得战争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因此针对专业领域动员不仅应成为战争动员的新领域,信息战动员也将居于主导的地位。同时不论是兵源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还是交通动员,都受到信息动员的影响和制约。 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遭北约猛烈轰炸的主要目标,主要并不是战斗部队,而是能够被动员起来用于战争的各种设施,如通讯、炼油厂、电力设施、汽车制造厂、机场、道路、桥梁等。这些攻击除了破坏南斯拉夫的战争实力外,另一项目的就是破坏对方的动员潜质,使之不能持续进行战争。证诸战史,在现代战争中,动员和反动员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快,动员建设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举例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七十二小时就动员了三十二万人开赴前线。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仅用了四十八个小时,便从四十二个州,徵召了两万国民兵。

  [10]可见今后的战争动员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只有平时就做好效率高的平战转换机制,充份做好各种动员准备,不仅要强化信息战的动员能力,更要以信息战的方式从事动员,战时才能展现快速动员。   在动员遂行信息战上,由于信息战是国家最尖端科技的展现,因此对此一战法动员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科技动员成功与否对战争的进行和结局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的大量使用,使直接投入作战的人员减少,而从事技术和后勤维修的人员明显增加。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首批徵召的五万后备人员基本上是装甲、防化、飞行、扫雷、工程等技术人员;而英军徵召的一千五百民后备人员,全部是飞行、医务、机械修理等专业人员;

  [11]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动员的全部是空军后备人员。随着国军现代化的脚步加快,退伍军人中专业技术兵源的数目将不断地增加。因此如何将这些高技术兵员有效的组织起来,将是信息战环境下当前后备军人动员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信息战的方式进行动员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高科技战争无论是海湾战争抑或科索沃战争,进攻的一方极力破坏对方的战争潜质,削弱对方的动员能力,其基本手段是以空袭为主,辅之以政治作战、网络攻击、经济制裁、心理战等;同时也出动特战人员偷袭破坏。因此为降低敌人对我动员行动的监视和侦察能力,同时统一调整布署部队防空力量,以确保动员顺利展开,可将动员防空计画统一纳入战区及战役防空计画中。同时兵员动员集结的地区、重点科技、交通、与经济动员目标都应有防空准备和预备方案。 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动员网络系统,完整调查动员潜质与统计结果。以管理信息系统与指挥自动化系统,来规画、编制、模拟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动员建设的效能。动员措施的现代化,使动员的组织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为了实现动员措施的现代化,广泛使用计算器应有其必要性。随着各个动员领域数据库 (database) 的建立,辅以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可使动员的时机和范围更有效率,而各种动员计画和预算的拟定亦更为准确。 关于动员法治的建设,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重要部份,因此我们应当尽速制定国防动员法以及民防法。无论战时还是重大灾害,救护伤者、挖掘遗体、照护灾民都需要大量人力,军方所提供者应为技术性人力,若干不具技术性工作如搬运补给品等应由灾区未受伤之民众担任,但动员民众从事支持救灾工作,因我国无「民防法」,故无强制能力动员民众,只能以现役部队担任。 以美国而言,因警、消及州国民兵实力充足,所以动员联邦现役部队要求不大,日本则因无国民兵,因此救灾工作直接由自卫队现役单位担任。我国国防部承行政院之命,设「中央全民防卫动员准备业务会报」,依据现有资料,国军列管后备军人达387万人,但此一数字仅为广义曾服兵役,年龄低于除役年龄之男性军事人力;根据现有计划,尚分为「三军动员部队」(约80到100万人)及依乡镇(市、区)为范围、户籍为基础之「管区后备部队」(约35万人),

  [12]但本次震灾未以任何方式动员师、团管区内之后备军人参与救灾,主要原因在于动员机能未经实际大规模演练,难以确知成效;以及缺乏后勤能力支持遭动员之后备军人。凡此皆为我国国家安全之严重问题。民间信息战能量 动员是依据战争的需要来进行的,不同型态战争中的动员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由于高科技军民通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如电子、通讯、计算器、网络、卫星、激光等高科技既可军用又可民用,因此只要平时切实加强民用高科技动员建设,战时即可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赢得较大的军事效益。 在科索沃战争中,从北约通过计算器网络向南斯拉夫进行计算机病毒及信息作战看来,未来高科技战争中,信息领域的对抗将更加激烈。信息战的观念在我国才刚起步,因此还谈不上任何建设。然而在初期似乎可鼓励各地方组成信息俱乐部、计算机病毒俱乐部的方式,来储备并导引民间信息战的能量。平时正规部队执行有高度机密性的敌情收集与研判工作,并与民间计算机俱乐部保持密切连系;而这些俱乐部成员在平时即互相仿真计算机信息攻防的技术。在战时一有需要,军方只要将所获得敌后的情报,交由民间计算机俱乐部作战部队加以分析破解,即可达成信息战的目的。 在这样的动员体制下,平时的民间组织与军方专业的敌情研判,应当建立良好的联系管道,但又不至于达成泄密的程度。因此应必要实施科技的人力资源普查,建立高科技设施和人才的数据库,以评估在战时我方民间科技人才的需求,并明确订定科技动员的内容、范围、与法则。高科技后备部队并不需要直接参与传统作战任务,而应当在如电子战及信息战的范畴内,发挥其平时所蕴藏的能量,对敌人施以反击。 同时我们可将部份武器装备生产,特别是部份高科技武器装备,或关键零组件的生产,寓于国民经济当中,以弥补战时国防工业生?能力的不足。这个问题也牵涉到国防工业民间化的问题,也就是中科院以及联勤等单位,可能需要将国防工业的相关研发及工作,广泛的下放到民间达世界水平的事业单位,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方面。 现在的战争,由于前后方界线模糊,因此各种传统的疆界将不再存在。这种战争的特质,对国家安全的需求,现在我国各部会是完全跟不上的。而国家信息基本建设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 是在经济、外交、国防等各种建设领域当中,能够将国家安全完整串连起来的一个媒介。现代社会极端倚赖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来达成所要的目标。最近台湾的电力中断,自来水输送管线以及金融机构的问题,在在显示我国需要对这些信息战的目标做更长远的规画。

  政治、外交动员与心理战   

    在高科技战争中,心理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并对战争生成战略层面的影响。譬如说美军认为在现代的社会里,信息战也具有直接攻击敌国民心理的技术与手段。向敌国军民传递经过选择的讯息,可以影响其国民心理,最终达到打击敌人心理作战意识的目的。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因此把打击南斯拉夫国民精神与心理放在比打击其作战部队更重要的地位。北约使用飞行广播电台,如EC-130特殊电战机,以电台与电视台的频率向南斯拉夫人民广播,进行心理战。南斯拉夫方面则通过宗教、族群意识对该国军民从事精神动员,并反制北约的宣传;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尚难以评估,但从南斯拉夫总统米洛塞维奇最后接受北约条件自科撤军看来,肯定将会对南斯拉夫方面的心理作战和精神动员形成严重冲击。这一点对南国的打击可能超过任何有形硬件装备和设施的损毁,因为它会让人民感到被政府欺骗,特别是在之前的精神动员中不断地强化这一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然性,如今以这种方式收场,日后对凝聚抵抗北约的战争意志,支持米氏的主张,将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我国动员建设中,必须加强心理战训练,通过政治作战现有的基础及结构,使全体后备兵源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为心理战对抗储备足够的高素质兵源。政治与外交动员对台湾独特的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代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行动的结果,更是政治、外交、与经济等范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借由政治动员强调捍卫民主与经济果实,形成一致对外的凝聚力,以增强抵御强敌的决心;同时开展外交活动,以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对赢得战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外交的基础是建立在国家意识之上,而国家意识也是台湾在面对中共的时候所应具备的基本心防条件。然而台湾外交窘迫的情况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绝后。国民外交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强。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国人熟悉外国友人的数据库。通过各种不同的关系,台湾的外交行政部门应该可以找到相当多的管道与外国政府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另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外国媒体的良好关系,以期在台海有变时,能够获得国际媒体的公正报导,从而影响外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

民防防空体系   

    现代战争中,空袭与防空非常重要,因为它几乎形成了对平民攻击和瓦结敌方一切战争潜质、动员潜质的主要形式。撇开二次大战盟军对德日的战略轰炸不谈,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组织更是完全以空袭让南斯拉夫同意自科撤军。 过去的空袭其可能造成的损害,大致上取决于三个变项:敌方轰炸机的数量、性能,我方空军战斗机及防空火力的效能、都市民防有效的程度。但是时至今日,空袭的效能已不再是纯由轰炸机所能投下的炸弹吨数来决定,还须加上敌人信息战的能力。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和北约盟国在义大利集结了460架战机左右,海湾战争时则约为2500架,但动用的卫星、计算机则无法计算,因为美军和北约盟军位于战区的各军兵种之间,各部队及飞机、舰艇之间,战区及最高决策层之间通过网络始终保持着实时的信息传递,文字、数据、图像、语音等信息都可通过网络快速传递,对南斯拉夫所有军事目标的获取、定位、攻击兵力分配、损害评估(bombing damage assessment,BDA)都通过网络进行,时间则从海湾战争时的小时缩短至分。越战时,美军飞机战损率约为1%,海湾战争时约为0.03%,在科索沃战争中则除了损失1架F-117隐形战斗机之外损失率为0。主要原因在于高度威胁性的目标多由无人驾驶的巡航飞弹担任,以及电子战能力的高强。原本南斯拉夫也已引进俄罗斯制造的先进SA-14和SA-18防空导弹,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所有防空飞弹及雷达几乎都在联军电战优势下无法运作,只有这两型肩射导弹因为不受当时盟军的电战手段干扰而击落了几架盟军飞机

  [13]但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飞机反制成功,命中率为零。 面对中共对台可能发动的空袭,导弹自然是最明显而严重的威胁,而在我方失去制空权,或是指管通情系统已遭瓦解以至无法遂行有效拦截时,甚至敌人飞机也会对台形成严重威胁。虽然中共导弹数量有限,主要目标必定为我军事设施,但由于其精准度关系,波及市区可能性绝对存在。不管有意或意外,中共对都会区发动多点式的导弹攻击或在一般社会活动时(06:00-23:00),造成严重火灾为必然可以预料的。因此这方面的对应工作必须放在最优先位置。 但是现有状况而言,我国各级民防指挥体系几乎处于睡眠状态,问题在于:

  (一)建设速度缓慢、数量少、质量差,布局没有形成体系。

  (二)国家与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通讯、交通,建设布局过于密集,而且没有配套的防空设施。

  (三)关系国民生计和军民两用的工厂及工业大半没有建设地下生产设施,且大型民用住宅多没有修建足够强度的防空地下室,因为要抵抗敌人的空袭,地下室不仅须有足够强度以防崩溃,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维生设施、通风设施、一旦出入口因建筑物坍塌等原因被封闭时,还须有特殊工具供避难人员脱困。

  (四)后备力量兵源素质参差不齐,没有按人员背景与任务需要组成不同性质的分队。后备军人不仅防空的人数少,而且武器装备数量少、质量差,许多武器是淘汰下来的,难以遂行防空作战任务。 从科索沃战争来看,空袭已经从过去战争中的辅助手段,提升决定战争结局的主要手段。因此提高防空作战能力,不仅是高科技战争对现役部队的要求,也是对后备部队的要求。因此在后备力量的建设上,应把防空力量建设置于极其重要的优先顺位。后备部队要担负被毁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设施的抢修,应有计画的组织与训练,以期能提升我国后备部队的防空能量。由解放军大规模的地对地飞弹看来,今后我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飞弹以及空中攻击。因此应规划隧道、地下铁、广场、大型建筑物等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工事,以帮助民间各项重要生产及经济活动在战时能转入地下,保证军方指挥通讯和人民基本生活的正常运转。因为一国三军兵力的大小,其实与该国能提供多少生产武器及军需装备的人力和设备以维系其持续战力有绝对关系;武器装备的生产虽然重要,但将资源投之于部分的民生消费,以保持劳工队伍计程车气与各行各业的投资,如基础及必要赖以维持武器装备生产的下游工业,亦不可或缺。在战争的过程中,一个传统迷思是一切完全以军事和军方的需求为先,但从第二次大战的经验看来,没有一个政府是准许由军方来决定生产优先顺序的。因为各国的军方人员都对可用的资源、人力、可生产的武器数量抱持过分乐观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力争编组大规模的武装部队,实际上却都因自生产线上抽调过多的人力而无法维持。

  [14] 台湾由于地理环境使然,在防空上由于空间狭小缺少纵深和弹性;同时又因距大陆过近,预警时间极为短促。尤其在弹道飞弹的威胁之下,可能在三、五分钟的预警时间内,便会突然遭受空袭。在现今防御弹道飞弹并无有效拦截措施的前题之下,我国应当做好飞弹空袭之后的抢救与抢修的准备工作。现今各级机关学校及公共场所,普遍缺乏避难设备。兴建的工程也常因经费的限制或法令宽松,致未能适当建设。同时在各都会人口密集的地区,又常有油库、瓦斯槽等设施,对民众的财产安全影响甚巨,疏迁又有困难,这些都是我国民防上的严重漏洞。而其他一些小型国家如以色列,尽管国土完全在潜在敌人包围之下,但由于其兵役民防生产与动员结合成为一体,生活与战争一致,故其民防兼具苏俄与瑞士之长,而卓然有效,在历次战争中都未受严重伤亡,相反地还能有效支持军队作战,战后又能迅速复员,使国家生产及国民生活迅速复归常轨。 在现代国家「综合性安全」概念之下,现代国家之重大灾害不仅包括风灾、水灾、震灾、旱灾、寒害、土石流等常见天然灾害,如重大火灾、爆炸、有毒化学物质外泄、油料及电气管线灾害、核能灾害、人畜疫灾、重大空难、海难及陆上交通事故等,民防使命应当包括考量这些层面,在必要时遂行勤务支持、战争支持及自力作战。前述防空避难设施的加强,乃是属于消极性的民间防卫。积极性的民防,包含动员后备军人及民防辅助人力对于民间的避难、疏散、撤离、疏迁等,作详细的计画、编组及演练。关于民防法治的建设,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重要部份,因此我们应当尽速制定民防法。 结语 科索沃战争是人类在本世纪末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虽然许多有关作战经过的资料、数据等尚未公开,但仅从已经揭露的部分,证明了除了高技术武器和载台的运用之外,动员及民防的重要性依然未有稍减。 在第一次大战之后及之前,所有的欧洲大国的政治家和将军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动员及战争是不可分割的,其原因就是不动员就不能打仗,因此当甲方动员时,乙方也一定会立即动员,甚至由于害怕受到奇袭,双方都会抢先动员,因此只要一动员,危机就升高,而战争也就很难避免,第一次大战前夕的情况就是实例。当然时至今日,我们不能武断的说战争的因素是纯粹起于交战各方因为都开始动员而造成擦枪走火的后果,但如果己方没有动员的能力或动员能力不足或不符需要,则很容易因为无持续战争及免受伤害的能力,而特别容易屈服于敌人的战争手段之下。科索沃战争尽管是一场世纪末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但从南斯拉夫最后的屈服和撤军,再次印证了此一道理。

    对我们而言,民防措施及动员准备应当完全配合信息战的进行,也应当以信息战的基本思维及模式来进行,同时确实掌握敌情,从实战观点和共军可能实际作为上出发,再以此为基础所拟订的因应策略是否尽可能模拟实战,从严从难确实加以演练,才能在任何冲突中获致最大的成功公算,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
版权所有 :bet28365体育在线  管理维护 :长春市人防通信站
E-mail:ccsrfb@163.com    电话:0431-88927630
地址:长春市东民主大街519号    吉ICP备05002161号 电子证书